熱處理爐的鞍座設計和溫度控制
1.鞍座設計
熱處理的容器有4種不同的直徑,若每個容器配4副鞍座,經濟上將不合理。鞍座由于要承受巨大的負荷,本身結構堅固.而鞍座吸收的熱量屬非有效熱量,盡量使之降低,所以鞍座的重量也須盡可能降低。
當熱處理下同直徑容器時.只需重打耐熱襯里改變弧度即可二由于容器重量由耐熱襯里和保溫磚來承擔,因而鞍座鋼板選用較薄鋼板即可。
2.溫度控制
為實現對加熱速度和溫差的控制.將爐膛全部加熱元件分成73個加熱單元,每一單元采用一個繼電器,通過按鈕單獨操作控制.通過改變加熱部位和調整輸入功率大小實現溫度控制。
開始加熱時,可同時開通全部加熱單元,實現全功率加熱。此時,理論計算加熱速度(對80t重工件)為72c/h,但實際上由于自然對流導熱較慢,容器內部溫升很低,全部熱量和溫度主要集中在容器外表和外層爐氣中,容器內外溫差很大,測溫系統顯示溫升速度也遠大于理論計算值。為防止產生過大的熱應力造成損害,將熱功率降低約30%。實際操作中將爐墻加熱元件交錯開通一半即可,此時功率實為1000-1100kw。
當升溫至約200℃時,升溫速度接近理論計算值.此時方可全功率加熱‘由于熱氣上浮.熱處理爐膛頂部溫度將緩慢升高。但只要溫差下超過容許范圍(120℃),就可將此狀態保持到加熱溫度。
當爐膛頂部達到加熱溫度時,將爐頂電熱元件全部斷開。此時,頂部熱量一部分繼續通過爐襯散入大氣一部分通過傳導進入容器內部.使得頂部溫度有所降低.同時容器下半部分仍在加熱,所以爐膛上下溫差逐漸趨于一致,當上下溫度均接近加熱溫度且溫差小于60℃時,開始保溫操作。
保溫操作時,將爐頂電熱元件全部關斷。兩側墻其余電熱元件功率減半,爐底仍全功率加熱。經過約兩個小時的保溫,溫差始終保持在允許范圍內(小于等于60℃),且爐膛下部溫度稍高于上部幾十度:緩冷時,將全部加熱元件關斷,隨爐冷卻。當容器冷至約350℃時.可打開爐門冷至室溫。